1. 五行
1.1. 花草树木,看似柔弱,其性坚韧,曲直而生,为木 绿色、酸味、春季、生、风皆通于木气
1.2. 火焰熊熊,焚化万物,其性炎上,为火 红色、苦味、夏季、长、热皆通于火气
1.3. 金玉砂石,看似坚硬,其实脆弱,善作兵器以杀生,为金 白色、辛辣、秋季、收、燥皆通于金气
1.4. 水性阴柔,其性趋下,滋润万物,为水 黑色、咸味、藏、寒皆通于水气
1.5. 土性敦厚,承载万物,供养万物,为土 黄色、甘甜、化、湿皆通于土气
2. 对邪气的解说
2.1. 外感之邪-六淫
2.1.1. 风:主动、善行-帕金森、抽风、中风
2.1.2. 寒:主凝滞、主痛、主收引-类风湿关节炎
2.1.3. 火:易伤津耗气、易扰心神
2.1.4. 湿:性沉重下行(以下肢为重)、性粘腻(腻苔、大便粘腻)
2.1.5. 燥:主伤津液。由外界引起,也可由内生。
2.1.6. 暑:本质是热与湿二邪合成
2.2. 内伤
2.2.1. 饮食
2.2.2. 情志
2.2.3. 劳逸
3. 望闻问切
3.1. 望诊
3.1.1. 望神
3.1.2. 望色
3.1.2.1. 白色表示虚证:气虚血虚阳虚
3.1.2.2. 红色表示热证
3.1.2.3. 黑色表示肾虚
3.1.2.4. 黄色表示脾虚、湿盛
3.1.2.5. 青色表示气滞、疼痛
3.1.3. 望形
3.1.3.1. 肥人多痰湿,瘦人多虚火
3.1.4. 望态
3.1.5. 望舌
3.1.5.1. 舌质
3.1.5.1.1. 大小:胖大表示阳气不足,瘦小表示阴血不足
3.1.5.1.2. 颜色:色红表示有热,色白表示阳气不足,色黯表示气血运行不畅
3.1.5.1.3. 津液:过多表示阳气不足,偏少多由燥邪或火邪伤津
3.1.5.2. 舌象
3.1.5.2.1. 齿痕:往往与胖大同时出现,多表示脾气虚,湿盛
3.1.5.2.2. 裂纹:细小琐碎-表示阴血不足,纵向大裂纹-气虚
3.1.5.2.3. 瘀点:表示体内有淤血停滞
3.1.5.3. 舌苔
3.1.5.3.1. 薄厚:增厚表示体内有实邪停聚
3.1.5.3.2. 颜色:正常色白。寒邪入侵也是白色,色黄表示有热。
3.1.5.3.3. 质地:正常的是薄白湿润,不密不疏。腻苔表示体内有痰湿停聚
3.2. 闻诊
3.3. 问诊
3.3.1. 饮食
3.3.2. 二便
3.3.3. 睡眠
3.3.3.1. 失眠之入睡困难:多属心火所致
3.3.3.2. 失眠之眠浅梦多:多属肝血虚所致
3.3.3.3. 失眠之早醒后无法入睡:多属肾精不足
3.4. 切诊
3.4.1. 基础知识
3.4.1.1. 部位
3.4.1.1.1. 腕后高骨前方动脉搏动处为“寸”
3.4.1.1.2. 腕后高骨后方动脉搏动处为“尺”
3.4.1.1.3. 腕后高骨正对的动脉搏动处为“关”
3.4.1.2. 手法
3.4.1.2.1. 浮取:手指刚触及寸口皮肤,脉即可得
3.4.1.2.2. 中取:加力按压
3.4.1.2.3. 沉取:继续加力,在筋肉深层方可得脉
3.4.1.3. 内容
3.4.1.3.1. 浮沉
3.4.1.3.2. 迟数
3.4.1.3.3. 虚实
3.4.1.3.4. 粗细
3.4.1.3.5. 常见脉象
3.4.1.4. 意义
3.4.1.4.1. 判断病性:寒则脉迟,热则脉数,气虚无力,血虚脉细。
3.4.1.4.2. 判断病位:左手寸关尺分别代表心肝肾,右手寸关尺分别代表肺脾肾
4. 八纲脏腑
4.1. 辨表里
4.2. 辨寒热
4.3. 辨病性
4.3.1. 虚证
4.3.1.1. 气虚:乏力、疲倦、懒言、脉沉无力
4.3.1.2. 血虚:失眠多梦、目干涩痛、月经量少色淡
4.3.1.3. 阴虚:潮热、盗汗、五心烦热、舌红体瘦、少苔少津、脉细
4.3.1.4. 阳虚:畏寒喜暖、四肢清冷、大便溏稀、小便清长、舌淡、多津液、脉沉迟无力
4.3.2. 实证
4.3.2.1. 寒证:形寒肢冷、常年不温、脉沉迟
4.3.2.2. 热证:面赤、身热、心烦、舌红、舌苔黄、脉数
4.3.2.3. 痰湿证:头重如裹、四肢困重、大便粘腻、舌苔腻
4.3.2.4. 燥证:口干渴、大便干燥
4.3.2.5. 风证:震颤、歪斜、走窜
4.3.2.6. 气滞:胸闷、腹胀、肋下胀满、喜叹气
4.3.2.7. 血瘀:口唇色紫暗、舌有瘀点
4.4. 辩病位
4.4.1. 肺:咳、喘、痰;
4.4.2. 心:心悸心慌、失眠、心痛
4.4.3. 脾: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便秘
4.4.4. 肝:肋下胀、脉弦
4.4.5. 肾:腰膝酸软无力,小便异常、性功能异常
4.5. 改善体质
4.5.1. 气虚体质:适当运动,忌冷饮和大量饮水,宜饮食清淡,宜牛羊肉、山药、大枣。 党参、黄芪。足阳明经、足少阳经、足太阴经。
4.5.2. 气血两虚:适当运动避免劳累,避免过度用眼,宜山药大枣桂圆。 党参、黄芪、熟地黄、当归。经络同气虚体质。
4.5.3. 阴虚体质:宜静坐,忌熬夜,忌辛辣,宜酸味甜味。宜牛肉猪肉蛋奶豆制品。 熟地黄、何首乌。经络同气虚体质。
4.5.4. 阳虚体质:适当运动,宜适度辛辣 党参、黄芪、肉桂、干姜。经络同气虚体质。
4.5.5. 寒性体质:增加运动量,忌冷饮和大量饮水。宜辛辣。 干姜、肉桂。经络同气虚体质。
4.5.6. 热性体质:大幅增加运动量。慎辛辣、羊肉。 黄连。牛黄解毒丸。经络:足阳明经。
4.5.7. 湿盛体质:增加运动量。忌大量饮水。宜薏米杂粮。 薏苡仁、茯苓。经络:足太阴、足少阴、足阳明。
4.5.8. 气滞体质:调节情绪,扩大交际。忌肥甘滋腻。宜食酸辣,宜佛手。 柴胡、香附、白芍。足厥阴的太冲、手厥阴的内关。
4.5.9. 血瘀体质:增加运动量,忌冷饮 当归、丹参。经络:足阳明、足少阳、足少阴